本标准按照GB/T 1.1- 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
本标准代替GB/T 14848- 1993《地 下水质量标准》,与GB/T 14848-一1993 相比,除编辑性修改外,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
——水质指标由GB/T 14848-1993的39项增加至93项,增加了54项;
——参照GB 5749- -2006《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》,将地下水质量指标划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;
——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由17 项增至20项,增加了铝、硫化物和钠3项指标;用耗氧量替换。了高锰酸盐指数。修订了总硬度、铁、锰、氨氮4项指标;
——毒理学指标中无机化合物指标由16 项增加至20项。增加了硼、锑、银和铊4项指标;修订了亚
硝酸盐、碘化物、汞、砷、镉、铅、铍、钡、镍、钴和钥11项指标;
——毒理学指标中有机化合物指标由2项增至49项,增加了三氯甲烷、四氯化碳、1.1.1-三氯乙烷、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、二氯甲烷、1.2-二氯乙烷、1.1.2-三氯乙烷、1.2-二氯丙烷、三溴甲烷、氯乙烯、1.1-二氯乙烯、1.2-二氯乙烯、氯苯、邻二氯苯、对二氯苯、三氯苯(总量)、苯、甲苯、乙苯、二甲苯、苯乙烯、2.4二硝基甲苯、2.6-二硝基甲苯、蔡、蒽、荧蒽、苯并(b)荧蔥、.苯并(a)芘、多氯联苯(总量)、Y六六六(林丹)、六氯苯、七氯、莠去津、五氯酚.2.4.6-三氯酚、邻苯二甲酸二(2-乙基已基)酯、克百威、涕灭威、敌敌畏、甲基对硫磷、马拉硫磷、乐杲、百菌清、2.4滴、毒死蜱和草甘膦;滴滴涕和六六六分别用滴滴涕(总量)和六六六(总量)代替,并进行了修订;
——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a放射性;
——修订了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的有关规定。
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同提出。
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93)归口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中国地质调查局、水利部水文局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、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、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、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、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、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、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、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、清华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文冬光、孙继朝、何江涛、毛学文、林良俊、王苏明、刘菲、饶竹、荆继红、齐继祥、周怀东、吴培任、唐克旺、罗阳、袁浩、汪珊、陈鸿汉、李广贺、吴爱民、李重九、张二勇、王璜、蔡五田、刘景涛、徐慧珍、朱雪琴、叶念军、王晓光。
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
——GB/T 14848- 1993。
标准详情如下:
6372021285657430084540623.pdf